当前位置: 魅图之家  >  电影资讯  >  剪辑师必学的8种制造喜剧效果的视听手段

剪辑师必学的8种制造喜剧效果的视听手段

导演埃德加 · 赖特因制造《僵尸肖恩》《热血警探》《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等 “ 现代 cult 经典 ” 而声名大噪,其标志性的喜剧风格在众多影迷心中都独树一帜。打开 YouTube , “ 如何像埃德加 · 赖特一样拍摄和剪辑 ”“ 埃德加 · 赖特剪辑风格详解 ” 这样的民间教程比比皆是,其标志性的 “ 剧烈变焦 + 快速剪辑 ” 段落早已被影迷们玩坏。


然而玩笑之余,这位擅长将暴力(无论是僵尸血浆、硬汉警匪还是电子游戏)与冷幽默结合起来的“类型作者”之所以常年为影迷所津津乐道,原因即在于其区别于其他喜剧电影的、令人过目不忘的独特风格。可以说,埃德加·赖特是当今好莱坞少有的、几乎完全依赖视觉手段制造喜剧效果的导演,这使得他的作品与传统的、依赖对白和表演(这往往需要更多地借助编剧和演员的力量)的喜剧片区别开来,而带有一种强烈的作者性。

从根本上来说,电影本就应该是一种更多地利用动态视觉介质进行叙事的媒体;喜剧电影更是如此——作为最早形成的类型之一,其最初形式即体现为一种“视觉喜剧”。默片时代的喜剧大师们继承的是西方哑剧的传统,从卓别林到巴斯特·基顿,默片喜剧依赖的是演员肢体上的喜剧效果而非机灵俏皮的台词(直到30年代,这一点在有声时期的“神经喜剧”中被彻底颠覆)。而埃德加·赖特则更进一步:如果说默片时代的“视觉喜剧”是以演员的身体为中心,那么赖特所创造的则是一种以观众的眼睛和耳朵为中心的、“摄影机的视觉喜剧”。理论维度之外,在观众对尴尬生硬的对白和浮夸的表演日渐厌倦的今天,埃德加·赖特的“视觉喜剧”对于有所追求的喜剧电影人(乃至所有的创作者)来说,也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

如何利用视听元素制造喜剧效果?在赖特的电影中,我们至少可以学到八种方法。

1. 喜剧性的入画效果

在赖特的电影中,突然出现的物品总是令人忍俊不禁。比如在《僵尸肖恩》的这场戏中,一只突然伸出的电话听筒不合时宜地出现打断二人的对话,这只不知是谁的、也不知来自何处的手大摇大摆地出现在画面中,轻而易举地令主角陷入了尴尬境地。


同样的手法还出现在了《热血警探》和《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中。


2. 喜剧性的出画效果

说完入画,再来说说出画。在赖特的影片中,角色的出画总是被精心设计——任何敏锐的导演都不会轻易放过这一制造喜剧效果的绝佳机会。

相比普通的夺门而出,赖特让角色从窗户中跳出当前的场景。


在《热血警探》中,则让珠圆玉润的尼克·弗罗斯特迈着小碎步跑向画面深处。


在一场对话结束之后,是直接掐掉,还是在这段多余而不被需要的时间中让观众与角色一起倍感尴尬,或是通过喜剧性的调度画上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句点?赖特显然作出了他的选择。

3. “来回”式调度

“来回”式调度同样也是赖特在时间上与观众开的一个小小的玩笑。在这段多余的时间中,角色被导演的权威所支配而展开不必要的行动,而观众也因导演随意逗弄角色的恶趣味而开怀大笑。在《僵尸肖恩》这场戏中,导演明明可以安排角色看向窗外的景象,然而赖特却多加了一道窗帘,调度角色身体力行前往窗边一窥究竟。


4. 匹配剪辑

利用匹配剪辑进行转场是赖特的影片中最为常见的手法之一。这种玩笑几乎完全存在于视觉层面:相近的视觉元素和一致的构图故意形成的“偶然”,几乎在一瞬间之内通过视觉化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5. 卡通式美学

卡通式美学是埃德加·赖特个人风格的一大注脚。在赖特的影片中,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视觉元素总是超越次元界限出现在现实的世界中。喜剧电影中的夸张手法不仅被编剧和演员所采纳:声音设计使用通常运用在漫画和游戏中的夸张音效来夸大现实生活中的声音,美术和后期则大量使用漫画/游戏式的字幕与特效。



影片《 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 》

6. 恰逢时机的音效

紧张的时刻,与情景格格不入的音效却恰好响起,令人捧腹。

7. 动作匹配音乐的节奏剪辑

通过调度和剪辑将画面中的动作与音乐节奏相同步是埃德加·赖特最为标志性的做法之一,这一手法几乎和他的快速变焦蒙太奇一样著名。比如在《僵尸肖恩》这场戏中,众人挥棒的节奏与Queen的《Don't Stop Me Now》完美重合。


又比如《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中,反派前男友扭扭脖子活动筋骨的声音也合上了《星球大战》那段著名配乐的鼓点。

在《极盗车神》中这一手法更是被发挥到了极致。片中的男主角Baby因耳疾而不得不时刻聆听耳机中的音乐来抵消恼人的嗡嗡声,因此《极盗车神》可以说是一部音乐主导下的动作片。无论是简单的动作还是复杂的枪战场面,片中几乎每一处出现音乐的地方都做到了动作和音乐的精确匹配,体现出导演、演员、剪辑师到作曲家作为一个团队的宛如一体的默契配合。

与赖特合作过《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和《世界尽头》的剪辑师Paul Machliss表示, 《极盗车神》的剪辑是他在职业生涯中做过的最难的工作,拍摄与后期之间几乎是无缝连接:“《极盗车神》大概是我和埃德加之间合作的极致表达。”为了让影片高排演的风格得到高度精确的完成,Machliss必须每天都在现场进行剪辑,以保证每个镜头的剪辑点都完美无缺:“要做到这点,你必须要在拍摄的时刻就在场……每一天,每一个瞬间,每一个镜头,我都在现场。埃德加拍完一条会大喊‘卡!’之后另一边就会问‘Paul,刚才那条怎么样?”……然后他们就会等,一直到我说“很好”,导演才会继续拍摄下一条。”现场剪辑帮助影片获得了一种自然同步的效果——这毕竟不是一部歌舞片,机械的同步将会有损那种生活的流动感。使用现场剪辑的解决方案,剪辑师可以调换镜头而使它们落在节拍上,之后进一步完善,使之与当时播放着的音乐的节奏吻合起来。在一场对话的戏中,Machliss则需要坐在行驶着的工作车上剪辑他身后正在拍摄的对话场景。在这样的机制之下,可以想像剪辑师的工作强度之大。


Paul Machliss在工作车上


完成《极盗车神》后,Paul Machliss的电脑键盘

8. 快速变焦剪辑

终于来到赖特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快速变焦蒙太奇(Crash Zoom Montages)。这一手法出现在他几乎所有的影片中,相信对于影迷们来说已无须多言。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手法同样也出现在昆汀的大量影片中。


作为赖特的良师益友,昆汀对香港电影的狂热可谓是人尽皆知;而赖特同样也对香港电影如数家珍。快速变焦是70年代的邵氏片(特别是功夫片)最为常用的手法之一,不难理解为何钟爱cult片的两人都对这一手法情有独钟。


赖特与昆汀一同录制《热血警探》导演评论轨

喜剧电影最常见的手法即是使剧中人物陷入窘境而博观众一笑。在赖特的影片中,折磨角色的手段并不仅限于剧作——不仅是剧中的其他人物、正在发生的故事和注定降临的命运,赖特片中的角色还要接受来自导演、剪辑、摄影、美术和声音的全方位捉弄。不仅如此,赖特还极尽其能地在视听的各个角落中与观众进行着文本层面以外的、视觉和听觉上的游戏。作为喜剧电影创作者,如何令自己的作品既不落俗套又玩味十足?对于这个问题,埃德加·赖特的答案从未令人失望。



扫描上图即可购买课程

下单成功后

请联系小助手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近 期 好 课

这里有更多优质线上课

标签:
  •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明星图片推荐

    本站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仅供阅读参考,如有图片及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内做出修改或者删除。

    魅图之家分享明星图片、影视图片、好看的头像图片等唯美图片素材